Immunity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臻/张敏团队揭示淋巴管内皮细胞转录因子Tbx1通过促进心梗后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来帮助心梗修复

2023-08-26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陕西省

该工作发现,转录因子Tbx1在心梗后的心脏淋巴管内皮细胞中特异激活,其不仅促进心梗后的新生淋巴血管形成,促使淋巴管内皮细胞进入梗死区域,同时还增强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

心脏是自身免疫的易感器官。自身免疫反应在包括心肌炎在内的心脏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攻击以链式反应放大各类心脏损伤,持续性的损伤可以缓慢地演变为心力衰竭,在某些情况下,这种链式反应迅速扩展可导致心功能急剧下降,产生较高的死亡率。流行病学显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并且在心血管意外发生后的预后更差。

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目前的心梗治疗手段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已经极大地改善了心梗后的早期生存率。然而,心梗仍然是心力衰竭的头号原因。其中,心梗后持续的抗心脏自身免疫在心梗后心力衰竭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胸腺中枢耐受机制的缺陷,针对心脏特异性抗原的T淋巴细胞被释放进入外周。在缺血损伤引起的炎症环境下,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外周耐受被打破,活化的树突状细胞递呈死亡细胞释放的心脏特异性抗原,激活心脏特异性抗原的T淋巴细胞,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正常情况下,心梗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是一过性的,通常在心梗引发的炎症消退后缓解。然而,机体如何限制心梗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尚不清楚。

202382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臻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题为“Lymphatic endothel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Tbx1 promotes an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 to facilitate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repair”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发现,转录因子Tbx1在心梗后的心脏淋巴管内皮细胞中特异激活,其不仅促进心梗后的新生淋巴血管形成,促使淋巴管内皮细胞进入梗死区域,同时还增强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在心梗区有效地建立了免疫抑制微环境,通过抑制自身反应性CD8+ T细胞扩增并促进修复性巨噬细胞的扩增,从而帮助心梗后的修复。

图片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出Tbx1是心梗后4-7天期间激活最显著的转录因子之一。通过Tbx1LacZ报告基因以及淋巴管内皮特异标志Vegfr3染色发现,Tbx1基本表达在心脏淋巴管内皮细胞。在内皮细胞中敲除Tbx1 (Tbx1cko)可导致心梗区淋巴管再生障碍,进入心梗区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减少。同时,自身反应性CD8+ T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以及促修复性巨噬细胞的减少。相应地观察到梗死区炎症加重及修复变差,心功能显著恶化。

图片

为探寻淋巴管内皮细胞Tbx1调控自身反应性CD8T细胞的机制,团队通过富集心梗后内皮细胞进行转录组和表观遗传学分析,发现Tbx1调控两类基因表达一类促进淋巴管生成,另一类具有重要的免疫调控功能包括细胞因子Ccl21和表面黏附分子Icam1Ccl21受体Ccr7在免疫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DC)中特异表达,而Icam1受体Itgal在促进免疫耐受的调节性CD4T细胞(Treg)中高表达。多重RNA原位杂交显示,淋巴管内皮和tDCCD8T淋巴细胞在心梗区有显著的空间共定位, Tbx1缺失导致这两类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间距离明显增大。这些结果提示,心脏淋巴管内皮细胞在心梗区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建立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

图片

为进一步验证Ccl21Icam1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团队通过Ccl21抗体及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敲除Icam1,发现Ccl21Icam1的缺失分别导致心脏内tDCTreg的显著减少但都导致CD8T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和心功能显著降低。相反,在Tbx1cko小鼠中注射CD28SA抗体扩增Treg,可减少CD8T细胞数,并挽救降低的心功能。上述结果证明,心梗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通过Tbx1驱动的Ccl21Icam1表达上调来得以实现。

图片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心梗后的心脏中存在主动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机制。淋巴管内皮细胞在抑制自身反应性CD8+ T细胞中扮演重要角色。该分子机制的发现,为研究心脏损伤修复、防止心梗后心衰发生提供了新的防治途径。TBX1剂量不足是最常见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22q11.2缺失综合征(22q11.2DS)中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高达1:2000。随着儿科护理的进步,成年22q11.2DS患者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本研究表明,该特定人群心梗预后可能更差,需要针对该危险因素开展预防性的治疗措施。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张臻研究员和张敏副研究员是本研究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王文峰、美国德克萨斯心脏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丁晓宁、熊珊珊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黄传新研究员在研究中提供非常多的指导和帮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3.07.019

免费下载: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heO83qNrUu3sv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收藏!警惕冬季常见的10种高发急症,急救方法要记好,关键时刻有大作用!

热性惊厥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婴幼儿,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初起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意识丧失、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呼吸暂停等表现。

从6个“伤心”坏习惯,看你与心梗距离有多远?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脉狭窄或堵塞,心脏严重缺血、缺氧,心肌坏死,无法正常跳动。随着时间延长,心肌坏死的范围越大,越不容易抢救。一旦怀疑出现心梗,要学会科学急救。

天心相伴|“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中西结合提质增效,巧力破解心梗治疗难题

本期高端访谈特邀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张敏州教授,围绕急性心梗的早防早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话题进行精彩分享。

超20万人研究:高温和空气污染增加心梗死亡风险?掌握这些方法,守护心脏健康

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和高浓度的PM2.5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死亡风险,女性和老年人受影响更大。与没有高温且没有PM2.5污染的天气相比,在极端高温加上高浓度PM2.5的天气里,心梗死亡风险增加了一倍。

解读心梗三项,这些知识需了解!

心梗三项,顾名思义,有三个项目,即: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一文解读。

为何年轻人也难逃心梗魔爪?这篇保命文章,所有压力大的人都应该看看~

有研究显示,高压力、情绪波动大、劳累过度、大量吸烟、饮酒等因素,是年轻人心梗的重要诱因。与老年人心梗不同,青壮年心梗具有发病急、猝死率高的显著特点。